Please wait a minute...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Vol. 39 Issue (3): 378-386    
论文     
越南古医籍《南药神效》载药特点研究
杨丽娜, 陈丽云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A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cumented Drugs in the Ancient Vietnamese Medical Book The Magical Efficacy of Southern Medicines
YANG Lina, CHEN Liyu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China
 全文: PDF(1311 KB)  
摘要: 《南药神效》是一部现存于越南的“汉文古医籍”,在越南医学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学术地位。通过对《南药神效》本草部分与《本草纲目》、《药性赋》等中国本草书籍进行比较,可见其本草部分对药物分类法、炮制、功效等方面的认识深受《本草纲目》等书籍的影响。在有选择性地吸收和借鉴中国本草著作的基础上,此书结合越南本地的气候特点,形成了其独自的、又与中国本草学有着极大共性的越南传统药物学体系。这种“域外接受”形式,扩大了中国本草学在汉文化圈的影响力,促进了中国医药的域外流传和推广,帮助我们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认识中国传统医药。
关键词: 《南药神效》越南医籍药物学特点    
Abstract: Nanyao shenxiao (The Magical Efficacy of Southern Medicines) is an old Vietnamese book on medicine written in Chinese, one that hold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medical development in Vietnam. Through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books, such as Nanyao shenxiao, Bencao gangmu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and Yaoxing fu (Poem on Medicinal Properties), it can be seen that its understanding of drug classification, processing and efficacy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Chinese works, which it frequently selects from and refers to. Combining thes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etnam's own climate, it forms its own branch of traditional Vietnamese medicine, which has great commonality with the Chinese medicine system. This form of “extraterritorial acceptance” expanded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in the Han cultural zone, promoting the transmission and promo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enables us to understand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a broader context.
Key words: Nanyao shenxiao    Vietnamese medical book    characteristics of pharmacology    characteristics
收稿日期: 2020-04-08 出版日期: 2022-06-17
ZTFLH:  N09  
基金资助: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化研究(项目编号:GZYYGJ2019051)
通讯作者: 陈丽云,1965年生,上海人,教授,主要从事医学史、科技史、中医药文化研究。   
作者简介: 杨丽娜,1981年生,山东烟台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医学术史、越南医学史研究。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杨丽娜
陈丽云

引用本文:

杨丽娜, 陈丽云. 越南古医籍《南药神效》载药特点研究[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3): 378-386.

YANG Lina, CHEN Liyun. A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cumented Drugs in the Ancient Vietnamese Medical Book The Magical Efficacy of Southern Medicines.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2020, 39(3): 378-386.

链接本文:

http://www.shns.ac.cn/CN/        http://www.shns.ac.cn/CN/Y2020/V39/I3/378

1 真柳诚. 中日韩越古医籍数据的比较研究[J]. 郭秀梅, 译.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0, 31(3): 243~250.
2 阮明玉, 李其忠. 越南古医籍《医宗心领》的相关研究[J]. 中医文献杂志, 2018,(6): 17~21.
3 管琳玉, 肖永芝. 越南医籍《新刊南药神效十科应治》初探[C]//第十九届全国药学史本草学术研讨会会论文集, 江苏省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2017. 21~24.
4 真柳诚. 越南医学形成之轨迹[C]. 郭秀梅, 译//第 2 届日中韩医史学会合同专题研讨会论文集, 日本水户市茨城大学, 2010. 274~283.
5 真柳诚. ベトナム國家圖書館の古醫籍書誌補遺[DB/OL].(2011-03-01) 2020-03-30. http://hdl.handle.net/10109/2039.
6 刘玉珺. 越南古籍刊刻述论[C]//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第1辑. 北京: 中华书局, 2005. 270~281.
7 慧靖. 南药神效[M]. 越南启定七年(1922)重印本, 越南国家图书馆馆藏. R192.
8 陶弘景. 本草经集注[M]. 尚志钧, 整理. 芜湖: 芜湖医学专科学校, 1961. 1~6.
9 苏敬. 新修本草[M]. 云雪, 整理. 贵阳: 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1~5.
10 王好古. 汤液本草[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 1~4.
11 李时珍. 本草纲目(点校本)[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 2505.
12 刘丽仙. 越南歌谣中的六八体诗歌结构探究[C]//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第4辑. 北京: 中华书局, 2008. 253~263.
13 甄雪燕. 医药中的歌赋韵律[J]. 中国卫生人才, 2019,(6): 72~73.
14 北京中医学院中药教研组. 药性赋白话解[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0. 23.
15 龚廷贤. 药性歌括四百味[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58. 23.
16 江云, 孙佳彬, 张超. 竹沥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 中国药房, 2017, 28(28): 4104~4107.
17 贺雪梅, 左常波. 越南的传统医疗——东医和南药[J].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8, 20(3): 21~25.
18 李庆新. 清代广东与越南的书籍交流[J]. 学术研究, 2015,(12): 93~101.
19 黄小琼. 论中越深厚的中医药情结[J]. 今日南国, 2010,(9): 172~173.
20 冯立军. 古代中越中医中药交流初探[J]. 海交史研究, 2002,(1): 47~56.
21 周伟民, 胡冬裴. 中医学对越南传统医学的影响[J]. 中医药文化, 2013,(2): 53~57.
[1] 张柏春. 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学科发展的几点思考[J]. 自然科学史研究, 0, (): 2106115-2106115.
[2] 华觉明. 传统工艺的界定和分类[J]. 自然科学史研究, 0, (): 2106120-2106120.
[3] 邹大海. 中国上古时代数学门类均输新探[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4): 395-424.
[4] 刘思亮. 磔狗与逐疫——先秦时代的防疫记忆[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4): 425-438.
[5] 杨欢. 秦始皇陵出土青铜马车活性连接工艺研究[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4): 439-452.
[6] 周默轩. 论秦始皇陵铜马车系驾构件中靷的结构和作用[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4): 453-466.
[7] 杜新豪. 宿麦抑或旋麦:关于汉代以前冬、春小麦种植的述评[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4): 467-475.
[8] 陈志辉. 近代与否之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人对北京古观象台的双重印象[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4): 476-490.
[9] 邵华. 从知识转型与本土化的角度看《中国树木分类学》与近代林学的早期发展[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4): 491-503.
[10] 郭金海. 1953年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对苏联的访问[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4): 504-527.
[11] 孙烈. 研究集集体 学术日日新——回顾与总结“科技史重大项目的筹划与实施”(代编者按)[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增刊): 1-5.
[12] 戴念祖. 《中国科学技术史》大书的筹划与编纂[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增刊): 6-10.
[13] 黄兴. 《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编纂与编委会[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增刊): 11-20.
[14] 戴吾三. 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评介兼与李约瑟之SCC比较*[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增刊): 21-28.
[15] 华觉明. 《中国传统工艺全集》的筹划与实施[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增刊): 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