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9, Vol. 38 Issue (4): 454-460    
论文     
《明天历》岁差与上元积年
王锦瑞1,2, 曲安京1
1.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西安 710127;
2.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西安 710100
On Precession and the Superior Epoch in the Mingtian Li
WANG Jinrui1,2, QU Anjing1
1.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in History of Science,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127, China;
2.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cs,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100, China
 全文: PDF(1239 KB)  
摘要: 岁差常数是中国古代传统历法中推算太阳运动的重要常数之一,通常是附会上元积年而获得,但北宋周琮《明天历》却另辟他法。文章通过对《明天历议》术文的解读分析,发现并复原了周琮利用月亮运行速度确定岁差常数的新方法,证实了其岁差常数是独立于上元积年而确定的;同时,重新考察了《明天历》上元积年的选取过程,结果表明《明天历》岁差常数反而参与了上元积年的确定,这与以往岁差常数附会上元积年的传统完全不同,从而完善了对中国古代历法天文常数系统特征的认识。
关键词: 明天历岁差上元积年周天分周琮    
Abstract: Precession (Suicha岁差)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stants in the ancient Chinese calendar. It was normally determined by the method High Epoch Accumulated Years (Shang yuan ji nian上元积年), but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Zhou Cong designed a new method to calculate i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lated content in the Mingtian Li Yi, uncovering Zhou Cong's new way to determine Precession by the speed of the moon, and confirms that Precession is independent of the High Epoch Accumulated Years. We also reconsider the procedure to determine the High Epoch Accumulated Years in Mingtian Li, the results indicating that though the Precession wa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calculating the High Epoch Accumulated Years, this was completely different to the previous way that High Epoch Accumulated Years had been used to calculate the Precession. Thus, this article improv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features of the astronomical constant system of ancient Chinese calendars.
Key words: Mingtian Li    Precession    Superior Epoch    Sidereal Year    Zhou Cong
收稿日期: 2018-09-06 出版日期: 2022-06-18
ZTFLH:  N092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历法通史研究"(项目编号:15ZDB029);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国古历冬至时刻测算的计算机模拟与精度研究"(项目编号:17JK0185)
作者简介: 王锦瑞,1985年生,陕西咸阳人,西北大学博士研究生,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理天文学史;通讯作者:曲安京,1962年生,山东牟平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精密科学史。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王锦瑞
曲安京

引用本文:

王锦瑞, 曲安京. 《明天历》岁差与上元积年[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9, 38(4): 454-460.

WANG Jinrui, QU Anjing. On Precession and the Superior Epoch in the Mingtian Li.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2019, 38(4): 454-460.

链接本文:

http://www.shns.ac.cn/CN/        http://www.shns.ac.cn/CN/Y2019/V38/I4/454

1 陈美东. 中国科学技术史·天文学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 466.
2 脱脱, 贴睦尔达世, 贺惟一, 等. 宋史律历志[G]. 卷74//历代天文律历等志汇编. 第8册. 北京: 中华书局, 1976. 2633~2646.
3 曲安京. 中国历法与数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24~166.
4 吴守贤, 全和钧. 中国古代天体测量学及天文仪器(中国天文学史大系)[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273~283.
5 陈美东. 古历新探[M].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5. 261~264.
6 李鉴澄. 岁差在我国的发现、测定和历代冬至日所在的考证[C]//《中国天文学史文集》编辑组. 中国天文学史文集. 第3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4. 124~137.
7 何妙福. 岁差在中国的发现及其分析[C]//中国天文学史整理研究小组. 科技史文集. 第1辑(天文学史专辑).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8. 5~21.
8 白尚恕, 李迪. 中国历史上对岁差的研究[J]. 内蒙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2,(1): 84~88.
9 曲安京. 中国数理天文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55.
10 曲安京. 中国古代历法中的上元积年计算[C]//李迪. 数学史研究文集. 第1辑. 呼和浩特: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0. 24~36.
11 曲安京. 东汉到刘宋时期历法上元积年计算[J]. 天文学报, 1991, 32(4): 436~438.
12 曲安京. 唐宋历法演纪上元实例及算法分析[J].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91, 10(4): 315~326.


[1] 邹大海. 中国上古时代数学门类均输新探[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4): 395-424.
[2] 刘思亮. 磔狗与逐疫——先秦时代的防疫记忆[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4): 425-438.
[3] 杨欢. 秦始皇陵出土青铜马车活性连接工艺研究[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4): 439-452.
[4] 周默轩. 论秦始皇陵铜马车系驾构件中靷的结构和作用[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4): 453-466.
[5] 杜新豪. 宿麦抑或旋麦:关于汉代以前冬、春小麦种植的述评[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4): 467-475.
[6] 邵华. 从知识转型与本土化的角度看《中国树木分类学》与近代林学的早期发展[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4): 491-503.
[7] 孙烈. 研究集集体 学术日日新——回顾与总结“科技史重大项目的筹划与实施”(代编者按)[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增刊): 1-5.
[8] 戴念祖. 《中国科学技术史》大书的筹划与编纂[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增刊): 6-10.
[9] 黄兴. 《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编纂与编委会[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增刊): 11-20.
[10] 戴吾三. 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评介兼与李约瑟之SCC比较*[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增刊): 21-28.
[11] 华觉明. 《中国传统工艺全集》的筹划与实施[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增刊): 31-40.
[12] 长北, 白云燕, 沈之娴, 吴丹彤, 李劲松, 邱耿钰, 潘妙. 《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匠心之作*[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增刊): 41-46.
[13] 张柏春.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研究”项目的筹划与实施[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增刊): 47-63.
[14] 郭书春, 高峰. 《中华大典·数学典》编纂漫谈[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增刊): 82-106.
[15] 李兆华. 清代算家的勾股恒等式证明与应用述略[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3): 269-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