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9, Vol. 38 Issue (1): 40-52    
论文     
"象天设都"与东汉洛阳城的空间布局
梁轩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 300350
Imitating the Heavens and the Urban Planning of Luoyang during the Eastern Han Period
LIANG Xuan
History School of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350,China
 全文: PDF(2316 KB)  
摘要: 东汉都城洛阳在周秦故城基础上营建而成,但汉明帝为了彰显东汉政权的正统性,有意在都城的营建过程中"象天设都"。东汉都城洛阳南北宫制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法象了"太一"紫宫与太微宫的布局;洛阳金市则因取法"天市"的布局而改变了都城"面朝后市"的规制,使洛阳城内两宫、一市的格局与"三垣"形成对应。围绕洛阳南北宫而建造的三公府、离宫、别苑、太仓、武库、监狱等宫苑、机构,则与"三台"、"营室"、"咸池"、"天枪"、"天棓"、"贵人牢"、"贱人牢"等星宿相对应。通过"象天设都"观念在洛阳城营建过程中的实践,东汉统治者将"天命在汉"的观念贯彻到了都城的空间布局中。
关键词: 东汉洛阳城南北宫制象天设都汉明帝    
Abstract: Luoyang, the capital city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was constructed on the site of the former capitals of the Zhou and Qin dynasties and inherited their urban design and planning patterns to a certain extent. However, Emperor Ming intentionally imitated the heavens in the desig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pital city, indicating his conceptions of orthodox and legality while further consolidating his empire. Using both the Ziwei and Taiwei astral palaces as well as the surrounding Tianshi, Yingshi, Xianchi, Wangliang, Tianqiang and Tianpei stars as reference, he transplanted the god Taiyi's heavenly residence to his own capital Luoyang. Thoroughly applying the concept of "imitating the heavens" the Han emperor intervened in the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Luoyang, using his political power to imbue the the capital with the concept of "Heaven's Mandate is with the Han", resulting in a South-North orientated layout of the palaces.
Key words: Eastern Han Dynasty    Luoyang    South Palace and North Palace of Luoyang    Imitating the heavens    Emperor Ming of the Eastern Han
收稿日期: 2018-12-29 出版日期: 2022-09-28
ZTFLH:  N092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中国宗族通史》(秦汉卷)"(项目编号:14ZDB023)
作者简介: 梁轩,1988年生,湖南吉首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秦汉史研究。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梁轩

引用本文:

梁轩. "象天设都"与东汉洛阳城的空间布局[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9, 38(1): 40-52.

LIANG Xuan. Imitating the Heavens and the Urban Planning of Luoyang during the Eastern Han Period.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2019, 38(1): 40-52.

链接本文:

http://www.shns.ac.cn/CN/        http://www.shns.ac.cn/CN/Y2019/V38/I1/40

1 王仲殊. 汉代考古学概说[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 17~29.
2 杨宽.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132~138.
3 李久昌. 国家、空间与社会: 古代洛阳都城空间演变研究[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7. 269~272.
4 刘庆柱. 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发现与研究[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320~331.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中国考古学·秦汉卷[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230~244.
6 钱国祥. 由阊阖门谈汉魏洛阳城宫城形制[J]. 考古, 2003,(7): 53~63.
7 张鸣华. 东汉南宫考[J]. 中国史研究, 2004,(2): 25~35.
8 陈苏镇. 东汉的南宫和北宫[J]. 文史, 2018,(1): 5~24.
9 贺业钜.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 432~439.
10 钱国祥. 中国古代汉唐都城形制的演进——由曹魏太极殿谈唐长安城形制的渊源[J]. 中原文物, 2016,(4): 34~46.
11 曹胜高. 论东汉洛阳城的布局与营造思想——以班固等人的记述为中心[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6): 25~29.
12 方原. 东汉洛阳城的特点及影响[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5): 10~14.
13 许玲. 从李尤城门铭论东汉洛阳城门布局思想[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5): 1~6.
14 胡方. 从"象天"到"崇礼": 两汉都城意象探析[J]. 管子学刊, 2015,(4): 1~6.
15 班固. 汉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1962. 1273.
16 司马迁. 史记[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1539.
17 范晔. 后汉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1965. 25.
18 萧统. 文选[M]. 李善, 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03~104.
19 司马彪. 续汉书[M]//后汉书. 北京: 中华书局, 1965. 3130.
20 欧阳询. 艺文类聚[M]. 汪绍楹, 校.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 1122.
21 李零. "太一"崇拜的考古研究[C]//中国方术续考.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01. 237.
22 田天. 西汉太一祭祀研究[J]. 史学月刊, 2014,(4): 39~51.
23 徐陵. 玉台新咏笺注[M]. 吴兆宜, 注. 程琰, 删补. 穆克宏, 点校. 北京: 中华书局, 1985. 11.
24 陈苏镇. 论东汉外戚政治[C]//两汉魏晋南北朝史探幽.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107.
25 方向东. 大戴礼记汇校集解[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8. 738.
26 礼记正义[M]. 郑玄, 注. 孔颖达, 疏.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228~229.
27 刘文典. 淮南鸿烈集解[M]. 冯逸, 乔华, 点校. 北京: 中华书局, 1989. 93~94.
28 安居香山, 中村璋八. 纬书集成[M].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4. 645.
29 段毅, 李文海, 张文宝, 等. 陕西靖边县杨桥畔渠树壕东汉壁画墓发掘简报[J]. 考古与文物, 2017,(1): 3~26.
30 段毅, 武家璧. 靖边渠树壕东汉壁画墓天文图考释[J]. 考古与文物, 2017,(1): 78~88.
31 王煜. 汉代太一信仰的图像考古[J]. 中国社会科学, 2014,(3): 181~209.
32 独孤及. 毗陵集[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131.
33 谢维新. 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别集[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81.
34 房玄龄, 等. 晋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294.
35 周礼注疏[M]. 郑玄, 注. 贾公彦, 疏. 赵伯雄, 整理.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1345~1346.
36 水经注疏[M]. 郦道元, 注. 杨守敬, 熊会贞, 疏. 段熙仲, 点校. 陈桥驿, 复校.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9. 1402.
37 徐松. 河南志[M]. 高敏, 点校. 北京: 中华书局, 1994. 52.
38 瞿昙悉达. 开元占经[M]. 长沙: 岳麓书社, 1994. 640.
39 王应麟. 玉海[M].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7. 3749.
40 刘卫鹏, 李朝阳. 咸阳窑店出土的东汉朱书陶瓶[J]. 文物, 2004,(2): 86~87.
41 孙星衍, 等. 汉官六种[M]. 周天游, 点校. 北京: 中华书局, 1990. 123.
42 何清谷. 三辅黄图校注[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6. 335.
43 陈立. 白虎通疏证[M]. 吴则虞, 点校. 北京: 中华书局, 1994. 263.
44 毛诗正义[M]. 毛亨, 传. 郑玄, 笺. 孔颖达, 疏. 龚抗云, 等, 整理.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232.
45 尔雅注疏[M]. 郭璞, 注. 邢昺, 疏. 李传书, 整理.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195.
46 钱绎. 方言笺疏[M]. 李发舜, 黄建中, 点校. 北京: 中华书局, 1991. 198.
47 李玉峰. 魏晋隋唐时期河西地区连枷和木杈演变述论[J]. 西夏研究, 2016,(4): 111~116.
48 宋杰. 东汉的洛阳狱[J]. 历史研究, 2007,(6): 26.
49 宋杰. 汉代的廷尉狱[J]. 史学月刊, 2008,(1): 34.
50 尚书正义[M]. 孔安国, 传. 孔颖达, 正义. 黄怀信, 整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368.

[1] 邹大海. 中国上古时代数学门类均输新探[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4): 395-424.
[2] 刘思亮. 磔狗与逐疫——先秦时代的防疫记忆[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4): 425-438.
[3] 杨欢. 秦始皇陵出土青铜马车活性连接工艺研究[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4): 439-452.
[4] 周默轩. 论秦始皇陵铜马车系驾构件中靷的结构和作用[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4): 453-466.
[5] 杜新豪. 宿麦抑或旋麦:关于汉代以前冬、春小麦种植的述评[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4): 467-475.
[6] 邵华. 从知识转型与本土化的角度看《中国树木分类学》与近代林学的早期发展[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4): 491-503.
[7] 孙烈. 研究集集体 学术日日新——回顾与总结“科技史重大项目的筹划与实施”(代编者按)[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增刊): 1-5.
[8] 戴念祖. 《中国科学技术史》大书的筹划与编纂[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增刊): 6-10.
[9] 黄兴. 《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编纂与编委会[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增刊): 11-20.
[10] 戴吾三. 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评介兼与李约瑟之SCC比较*[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增刊): 21-28.
[11] 华觉明. 《中国传统工艺全集》的筹划与实施[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增刊): 31-40.
[12] 长北, 白云燕, 沈之娴, 吴丹彤, 李劲松, 邱耿钰, 潘妙. 《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匠心之作*[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增刊): 41-46.
[13] 张柏春.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研究”项目的筹划与实施[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增刊): 47-63.
[14] 郭书春, 高峰. 《中华大典·数学典》编纂漫谈[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增刊): 82-106.
[15] 李兆华. 清代算家的勾股恒等式证明与应用述略[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3): 269-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