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2020, Vol. 39 Issue (4): 504-527    DOI:
ARTICLES     
The Visit to the Soviet Union by the Delegation from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1953
GUO Jinhai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CAS, Beijing 100190, China
Download:   PDF(1759KB)
Export: BibTeX | EndNote (RIS)      

Abstract  A delegation from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visited the Soviet Union for nearly three months in 1953. Both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visit. The CAS had held an executive meeting and a president's meeting to discuss the preparatory work for the delegation. The Soviet Academy of Sciences made thorough plans and arrangements for the visit in advance. The visiting activities were carried out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plan of the Soviet Academy of Science. They were mainly in the form of symposia and visits to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delegation had extensive contacts with the Soviet scientific circles during the visit. The visit not only broadened the delegation members' outlook, built a bridge for close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CAS and the Soviet Academy of Sciences, but also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AS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undertakings in New China, promoting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Chin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undertakings and Sino-Soviet scientific relations. However, the visit partly misled China in learning about Soviet sciences, and had some negative impacts on Chin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undertakings.

Key word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delegation to the Soviet Union      Soviet Academy of Sciences      growth point      learning from the Soviet Union     
Received: 16 June 2020      Published: 17 June 2021
ZTFLH:  N09  
Cite this article:

GUO Jinhai. The Visit to the Soviet Union by the Delegation from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1953.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2020, 39(4): 504-527.

URL:

http://www.shns.ac.cn/     OR     http://www.shns.ac.cn/Y2020/V39/I4/504

1 中国科学院秘书处. 学习苏联先进科学: 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报告汇刊[M]. 北京: 中国科学院, 1954. i.
2 中国科学院关于访苏代表团工作的报告[J]. 科学通报, 1954,(4): 12.
3 苏联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科学交流情况说明(1949~1955)[G]//吴艳, 等. 中苏两国科学院科学合作资料选辑.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8. 197.
4 《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 中国科学院[M]. 上册. 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 1994. 32~33.
5 张藜. 苏联专家在中国科学院: 对1950年代中苏两国科学院交流与合作的历史考察[J]. 科学文化评论, 2012, 9(2): 55~56.
6 陈建新, 赵玉林, 关前. 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4. 29~32.
7 樊洪业. 中国科学院编年史: 1949~1999[M].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9. 32~34.
8 伊·基谢廖夫. 苏中科学交流[G]//吴艳, 等. 中苏两国科学院科学合作资料选辑.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8. 162.
9 葛能全. 魂牵心系原子梦: 钱三强传[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217~222.
10 陈丹, 葛能全. 钱三强传[M].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7. 134~139.
11 黄庆桥. 钱三强与中国科学院的早期发展[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5, 23(4): 78~80.
12 周秋光, 黄仁国. 刘大年传[M]. 长沙: 岳麓书社, 2009. 173~189.
13 王元. 华罗庚[M].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9. 197~199.
14 王谷岩. 贝时璋传[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 135~138.
15 武衡. 中国科学院代表团首次访问苏联[J]. 院史资料与研究, 1991,(2): 18~37.
16 武衡. 科技战线五十年[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2. 118~131.
17 张稼夫. 我与中国科学院[J]. 院史资料与研究, 1991,(2): 1~8.
18 张稼夫, 述. 束为, 黄征, 整理. 庚申忆逝[M].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4. 122~128.
19 郑谦, 主编. 庞松, 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56[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0. 4.
20 钱三强. 中国近代科学概况[J]. 科学通报, 1953,(7): 3.
2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G]//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第1册.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9.
22 沈志华. 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M]. 北京: 新华出版社, 2009. 6~13.
23 沈志华. 序言: 中苏关系史研究与俄罗斯档案利用[G]//沈志华. 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 中苏关系. 第1卷. 上海: 东方出版中心, 2014. 8.
24 论人民民主专政[G]//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 第4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1471~1473, 1481.
25 周俊成, 吴康. 让中国走向世界: 中国国际战略60年[M].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8. 15.
26 中苏友好协会章程[N]. 人民日报, 1949-10-06: 1.
27 中苏友好协会成立大会上刘少奇会长报告全文[N]. 人民日报, 1949-10-08: 1.
2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编. 逄先知, 金冲及, 主编. 毛泽东传[M]. 第3册.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2. 990~1014.
29 中苏两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之间缔结条约与协定的公告(1950年2月14日于莫斯科)[G]//陈夕. 中国共产党与156项工程.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5. 83~85.
30 关于目前中科院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任务给中央的报告[R]//中国科学院党组关于目前本院工作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及中央批示. 北京: 中国科学院档案馆, 1954-01-001.
31 苏联科学院致联共(布)中央报告: 与中国科学院的联系(1951年5月9日)[G]//沈志华. 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 中苏关系. 第3卷. 上海: 东方出版中心, 2014. 283.
32 竺可桢. 竺可桢全集[M]. 第12卷.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7. 331~364.
33 竺可桢. 竺可桢全集[M]. 第3卷.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4. 75~79.
34 何祚庥, 口述. 李真真, 访问. 尉红宁, 整理. 何祚庥先生访谈录——在科学院与中宣部科学处之间[J]. 院史资料与研究, 1993,(1): 2~19.
35 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学习和介绍苏联先进科学的决议[G]//中国科学院办公厅. 中国科学院资料汇编(1949~1954). 北京: 中国科学院办公厅, 1955. 172.
36 学习苏联科学研究方面的组织领导经验: 我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离京赴苏[N]. 光明日报, 1953-02-25: 1.
37 中国科学院关于访苏代表团工作的报告[G]//中国科学院办公厅. 中国科学院资料汇编(1949~1954). 北京: 中国科学院办公厅, 1955. 235.
38 中科院党组关于中科院访苏代表团工作给中央的报告[R]//关于访苏代表团向中央的工作报告. 北京: 中国科学院档案馆, 1953-02-026.
39 中国科学院第四次院务常务会议记录[R]//中科院召开第一次至十次院务常务会议的记录及有关文件. 北京: 中国科学院档案馆, 1953-02-002.
40 熊卫民. 对于历史, 科学家有话说: 20世纪中国科学界的人与事[M].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16. 123.
41 樊洪业. 陈伯达“被书记”始末: 中国科学院初期院党组史实辨正[J]. 科学文化评论, 2013, 10(1): 78.
42 中国科学院第一次院长会议记录[R]//中科院召开第一次至十次院务常务会议的记录及有关文件. 北京: 中国科学院档案馆, 1953-02-002.
43 张稼夫, 口述. 李真真, 尉红宁, 访问. 张稼夫同志访谈录[J]. 院史资料与研究, 1991,(6): 23.
44 葛能全. 钱三强年谱长编[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3. 198~200.
45 竺可桢. 竺可桢全集[M]. 第13卷.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7. 34.
46 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到达莫斯科[J]. 科学通报, 1953,(3): 96.
47 中科院访苏代表团工作报告[R]//中国科学院一九五三年召开第十一次至三十次院务常务会议记录及有关文件. 北京: 中国科学院档案馆, 1953-02-003.
48 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到莫斯科时受到热忱欢迎[N]. 人民日报, 1953-03-11: 1.
49 柏生. 访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N]. 人民日报, 1953-06-14: 3.
50 1953年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问苏联总结[G]//吴艳, 等. 中苏两国科学院科学合作资料选辑.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8. 188~189.
51 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 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资料汇编[G]. 北京: 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 1953. 97~130.
52 于道文. 我所看到的苏联科学院机械研究工作的情况[J]. 科学通报, 1953,(10): 31.
53 于道文. 我所看到的苏联科学院冶金研究工作的情况[J]. 科学通报, 1953,(12): 32~35.
54 刘咸一, 彭少逸. 苏联的化学研究工作[J]. 科学通报, 1953,(10): 1.
55 华罗庚. 访苏体会点滴[N]. 人民日报, 1953-10-11: 3.
56 刘大年. 中国历史科学现状[J]. 科学通报, 1953,(7): 7~9.
57 武衡. 先进的苏联科学计划工作[J]. 科学通报, 1953,(9): 19~22.
58 刘大年. 苏联培养科学工作干部的经验[J]. 科学通报, 1953,(9): 14~18.
59 钱三强. 对于苏联科学的认识和体会[J]. 科学通报, 1953,(9): 4~9.
60 汪志华. 为共产主义建设服务的苏联科学工作[J]. 科学通报, 1953,(11): 40~43, 50.
61 华罗庚. 对苏联数学研究工作的认识[J]. 科学通报, 1953,(8): 4~9.
62 钱三强. 对于苏联物理学的认识和体会[J]. 科学通报, 1954,(1): 24~28.
63 张文佑. 我所看到的苏联地质科学[J]. 科学通报, 1953,(12): 16~31.
64 张钰哲. 访问苏联天文学研究机构观感[J]. 科学通报, 1953,(9): 42~44.
65 赵九章. 访问苏联地球物理学研究机关的报告[J]. 科学通报, 1953,(8): 9~15.
66 朱洗. 访问苏联先进动物学工作的记要[J]. 科学通报, 1953,(10): 23~30.
67 吴征镒. 苏联植物学家在改造自然与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工作[J]. 科学通报, 1953,(10): 17~22, 30.
68 吴征镒. 苏联植物学研究与农业生产的结合[J]. 科学通报, 1953,(11): 35~39.
69 冯德培, 沈霁春. 苏联生理学观感[J]. 科学通报, 1953,(9): 30~37.
70 贝时璋. 对于苏联生物化学的一些认识[J]. 科学通报, 1953,(9): 23~29.
71 马溶之. 我所看到的苏联土壤科学的研究工作[J]. 科学通报, 1953,(10): 11~16.
72 沈其震, 薛公绰. 苏联医学科学的研究工作[J]. 科学通报, 1954,(2): 10~19.
73 陈荫榖. 苏联的动力[J]. 科学通报, 1954,(4): 15~20.
74 曹言行. 我对于苏联建筑科学的几点体会[J]. 科学通报, 1953,(11): 30~34.
75 梁思成. 苏联的建筑科学研究工作[J]. 科学通报, 1953,(11): 19, 25~29.
76 刘大年. 苏联的先进历史科学[J]. 科学通报, 1953,(11): 20~24.
77 吕叔湘. 苏联语言学家的工作和成就[J]. 科学通报, 1953,(9): 45~49.
78 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带回大批珍贵礼物[J]. 科学通报, 1953,(8): 102.
79 对今后科学工作的意见[R]//中科院一九五三年召开第十一次至三十次院常务会议记录及有关文件. 北京: 中国科学院档案馆, 1953-02-003.
80 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返抵北京[J]. 科学通报, 1953,(7): 95.
81 郭金海. 院士制度在中国的创立与重建[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4. 308~327.
82 郭金海. 中国科学院早期研究生条例的制定[J]. 科学文化评论, 2009, 6(6): 82~98.
83 郭金海. 中国科学院科学奖励制度的建立与首次科学奖金的评奖[J]. 科学文化评论, 2008, 5(4): 17~40.
84 关于中国科学院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G]//中国科学院办公厅. 中国科学院资料汇编(1949~1954). 北京: 中国科学院办公厅, 1955. 5~12.
85 关于科学院工作的几个问题[G]//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周恩来文化文选.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8. 521.
86 中共中央对中国科学院党组《关于目前科学院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任务给中央的报告》的批示[G]//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第5册.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147.
87 中国科学院所长会议技术科学组会议总结[J]. 科学通报, 1954,(1): 18.
88 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G]//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第9册.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373~459.
89 致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务院第二办公室关于报送中科院十五年计划草案的函(附件四份)[R]//中科院十五年(一九五三~一九六七)发展远景计划纲要草案(草稿). 北京: 中国科学院档案馆, 1953-03-004.
90 数学所成立后发展方向的意见[R]. 北京: 中国科学院档案馆, Z370-8.
91 中科院一九五三年召开所长会议的文件材料(数理组分组记录)[R]. 北京: 中国科学院档案馆, 1953-03-008.
92 张祖台. 风骨天地间—— 一个物理化学家的终身追求[G]//孙予罕. 风骨天地间: 彭少逸院士九十华诞志庆集. 太原: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7. 28.
93 彭少逸先生年表[G]//孙予罕. 风骨天地间: 彭少逸院士九十华诞志庆集. 太原: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7. 158~159.
94 中国科学院参加国际科学会议统计表[G]//中国科学院办公厅. 中国科学院资料汇编(1949—1954). 北京: 中国科学院办公厅, 1955. 276.
95 中国科学院1955年派遣科学家代表(团)出国统计表[G]//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 中国科学院年报, 1955. 212.
96 编者前言[G]//中国科学院秘书处. 苏联科学院代表团访华资料汇编. 北京: 中国科学院秘书处, 1955. i~ii.
97 关于苏联科学院代表团的建议和加强中苏两国科学院之间的合作的决议(1955年6月22日第27次院务常务会议通过)[G]//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 中国科学院年报, 1955. 110~111.
98 高习习, 熊卫民. 勒柏辛斯卡娅“新细胞学说”在中国[J]. 科学文化评论, 2019, 16(5): 37~55.
99 访苏代表团工作总结会记录[R]//中科院赴苏代表团的文件材料. 北京: 中国科学院档案馆, 1953-02-031.